牦牛在草原上休闲吃草。称多县乡村振兴局供图
本报记者 王 晶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五月,春夏交替时节,玉树藏族自治州仍然春草乍绿,凉风习习。13日,记者走进玉树州称多县扎朵镇向阳村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辽阔的草原,远方洁白的春雪覆盖在连绵起伏的高山上。向阳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这里的一座高山脚下。
蓝天、白云、雪山、草原……向阳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牧民仁青达哇开始了一天的放牧生活。他一边赶着牛群,一边唱着牧歌,向山脚下的春季草场进发。牛群中,既有他自家的30头牛,还有部分村里加入合作社牧户的牦牛。仁青达哇说:“我们每人20天会轮到一次,今天轮到我放牧了。合作社刚成立时我就来工作了,现在一年能收入3万多,年底还能拿到合作社分红呢。我相信在党的带领下,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。”
扎朵镇是一个纯牧业镇,养殖牦牛是群众主要的收入来源。“三年一小灾,五年一大灾,年年有雪灾”是当地牧民常说的一句话。以前一场雪灾过后,就会导致40%的牲畜死亡,而这两年,虽然也有大小雪灾,可是牲畜的死亡率却很低,这都得益于合作社的建立。特别是近年来,在生态保护、产业转型升级等政策和群众需求的推动下,扎朵镇畜牧业不断探索产业新模式,致力于探索牦牛养殖、高原牧草种植、新型服务发展和融合产业建设的特色优势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,其中向阳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就是标杆代表。
2019年,向阳村实施牦牛养殖项目,村民可以把自家的牦牛入股合作社,年底进行收益分红。“牦牛能吃得饱,群众也能鼓腰包,我们也不用担心牛羊过冬没草吃了。”向阳村草山总面积为34277.9公顷,其中草场可利用面积为24622.5公顷。过去,牧民靠天养畜,牦牛以散养为主,除了当地牧民过冬用的自食肉之外,只有极少数出售,谈不上产业富民。
近年来,向阳村党支部以“产业兴旺”为目标,立足本地丰富的资源优势,积极引导牧民群众发展高原特色畜牧产业,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专业合作社,让牦牛从“个体户”变成“集体户”,采取“放牧+冬季补饲”养殖方式,大力推进牦牛标准化养殖,让特色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,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。
“整村入股后,全村共有牦牛5640头、绵羊1100只、马44匹,2022年村集体分红利润达23.1万元。目前我们计划育肥出栏牲畜牛135头、羊550只,预计再过5个月就可以出栏了。”向阳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负责人达松介绍。今年,称多县乡村振兴局从2023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为向阳村投入200万元,购置冷藏车辆、货车等基础设施,进一步提升合作社专业化、规模化水平。
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在向阳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农贸集散市场,买卖虫草的人熙熙攘攘,挖草人拿着自己采挖虫草与收购虫草的老板攀谈,生意显得格外红火。商户江措正拿着毛刷将包裹在虫草上的泥土轻轻的刷净,搭起的“展台”上,数百条色泽明黄的冬虫夏草等候着买家的品鉴。
“市场内较为完备的交易设施不仅规范了虫草交易市场秩序,还能货比三家,去年靠交易虫草我的利润多达30多万元。”江措欣喜地说。据了解,2022年采挖虫草期间,近120位商户入驻市场进行虫草交易,交易市场一天交易金额达几百万元,最高可达到一千多万元。
为全力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建设,2020年,向阳村建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农贸集散市场。2021年,交易市场投入运行后,充分发挥向阳村现有合作社和冷冻库的功能作用,整合有效资源,联通上下环节,形成以畜牧业养殖为基础,冷冻储藏库为依托,交易市场为载体的闭环交易链,使村集体经济的各环节在发展中互为支撑,在壮大中形成合力,逐步实现产业联动,优势互补,进一步助推向阳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。
“依托农贸集散市场,我们进一步探索‘党建引领、村社联动、抱团致富’的路子,积极吸引更多优质商户入驻市场,扩大商户数量和市场规模,发挥市场在服务本地、辐射周边的带动作用,努力将市场打造成区域特色产品交易中心、货物集散中心和物流枢纽中心,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。”向阳村党支部书记仁增达哇说:“此外,我们还要推动电商平台及网购直播销售建设工作,实现高原生态有机产品线上线下双向流通,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,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发展。”
《青海日报》(2023年05月22日 第2版:省内要闻)
声明: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,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,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!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