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《吴郡志》看宋代苏州园林|世界聚焦

来源:个人图书馆-王海平的吴文化   2023-06-03 13:36:52
A+A-

钱宇澄

宋代范成大的《吴郡志》中开创性地设立了“园亭”一卷,专门对苏州园林进行了介绍。此后“园亭”一词也渐成了园林的代称,正如后来清朝诗人、进士沈朝初在词中所云:“苏州好,城里半园亭。”《吴郡志》中将园林单独分卷介绍的做法,成为之后历代修志的常例。

与《吴郡图经续记》中多选取宋代以前的“园第”予以介绍不同,《吴郡志》“园亭”卷中所记更多的是宋代的园林。纵览此卷内容,即可领略宋代苏州私家园林的面貌,故而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写实性。范成大在《吴郡志》中所录的园林虽不能说全面,如其并未将自己的范村和石湖别业两处园林收入书中,但也基本能说明当时苏州园林的整体概括。《吴郡志》“园亭”卷共收录园林26处,时间跨度从晋代至宋代。其中始建于宋代以前的有5处(至宋代仍存的有1处),建于宋代的有21处。这些园林中,传承至今园名未改,园址核心区未变的,仅有沧浪亭这一处。


(资料图)

《吴郡志》所记“园亭”的区域分布较为广泛。当年范成大的眼光并未局限于古城一隅,而是放眼于全苏州范围,他有意识地纳入了县域园林。志书中记载了古城内私家园林15处,城郊有3处,吴江有5处,昆山也有3处。宋代是苏州园林发展的重要节点和新的高峰,《吴郡志》中所记的这26处园林,其中在宋代尚存的有22处。无论从园林数量还是质量来说,都是以往历代苏州私家园林所无法比拟的。这些园林的信息之所以能为后世知晓,得益于《吴郡志》留下的珍贵文字记载。

《吴郡志》可以帮助我们解开宋代苏州私家园林的诸多疑问。例如,当时园主群体的身份是怎样的?园主籍贯组成又是如何的?还有当时园林命名的特点是什么?等等。通过分析《吴郡志》卷十四中所录宋代尚存的22处园林,这些疑惑基本可以逐一得到解答。

首先,从园主的身份来看,建园者多为文人士大夫,但在建园前的境遇各有不同。他们中有告老致仕衣锦还乡的,如龚宗元、吴感等人;有主动放弃仕途而归隐建园的,如朱长文、蒋堂等人;还有被罢官后来此建园的,如苏舜钦、程俱等人。

其次,据不完全统计各园主的籍贯,其中由非苏州籍的文人修建的园林,有蒋堂的隐圃、李衡的乐庵等11处;由出生在苏州的本地人建造的园林,有朱长文的乐圃、叶清臣的小隐堂等11处,两者几乎平分秋色。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有些园主出生在苏州,但不少也是在其祖辈或父辈时迁移来的新苏州人。从外地来苏建园的园主中,大多数人曾在苏为官,因留恋这方水土又选择回来定居,如隐圃的蒋堂、七桧堂的叶参等。当然,也有慕名而来建园归隐的外地人,如建沧浪亭的苏舜钦、建乐庵的李衡等。

最后,按《吴郡志》中所记园名来看,当时园主所取的名称也相当有特色。有以园林中景致取名的,如三瑞堂、七桧堂等;也有表达园主自谦的园名,如公式庵、蜗庐等;更多的则是以园主志向意趣来命名,如中隐堂、沧浪亭、逸野堂、隐圃等。这些园名与园主造园时的心境密切相关,他们有的是准备修心怡养,有的是托园言志,更多的是优游壶中天地的闲适心态。与此同时,家族建园在苏州也逐渐兴起,如叶参、叶清臣父子有七桧堂、小隐堂、秀野亭;胡稷言家族有五柳堂、如村;范氏家族有范家园、范文正公义宅等。

宋代苏州园林中的景观如何呢?答案也在《吴郡志》的记述中。书中的史料为后人研究宋代苏州园林景观特点留下了重要的依据。宋代时叠山、理水、建筑、花木这四大造园要素运用已趋于成熟,园主模山范水,运用宋画中写意山水的手法,在园中营造山林意境,呈现出“景趣质野,若在岩谷”的效果。

从叠山和理水来说,《吴郡志》中所记园林已较注重假山的堆叠与池水的布局,并讲究两者间的呼应联动。书中介绍乐圃有“高冈清池”,南园则是“流水奇石,参错其间”,沧浪亭更是“积水弥数十亩,傍有小山,高下曲折,与水相萦带”。书中还留下了当时园林中使用太湖石堆叠的史实,如写到沧浪亭时就云:“发其下,皆嵌空大石。”蒋堂的隐圃中也有岩扃和香严峰等山石景观。此时的园林中多设计有水池景观,或凿池引水,或借景江湖。书中介绍七桧堂“绿水后池春”和隐圃的“结庵池上”,都提到了园中水景。而沧浪亭“三向皆水”和公式庵“围江湖以入圃”,则是运用了典型的借景江湖的理水手法。

《吴郡志》对苏州园林建筑也有较为直观的记载。当时无论是亭台楼阁,还是堂榭轩斋,都功能明确,布局合理。园主一方面需要考虑实用的休憩空间,所以建筑内部设计注重使用功能;另一方面也考量景观的美学效果,故而在外观上又突出游赏功能。以志书中所载的乐圃布局为例,园中邃经堂、鹤室、蒙斋、咏斋、琴台、墨池亭、笔溪亭、华严庵等园林建筑都“各因隙地而营之”。同时,宋代苏州园林中设有大量书斋、藏书楼等功能性建筑,这与文人士大夫为主的园主群体所喜好品位是密不可分的。朱长文曾在《乐圃记》中说他在园中“朝则诵《易》,夕则泛史”。《吴郡志》中在介绍李衡乐庵时也云“作此庵,以经史图画自娱”,在记述章宪的复轩时亦云“治东庑之轩,以贮经史百氏之书”。园林成为文人修心读书的好地方。

通过《吴郡志》我们还能了解到宋代苏州园林中植物运用的特色。当时园主在选择植物时不仅追求色彩和形态,更会考虑植物季相搭配及四季有景可赏。《吴郡志》记载当时的公式庵中,春有“缬林”看百花,夏有“竹居”纳凉风,秋有“枫林”可赏叶,冬则徜徉“钓雪滩”。乐圃中同样“其花卉则春繁秋孤,冬晔夏倩,珍藤幽蘤,高下相映”。除此之外,园主还会融入植物的文化意象,喜欢挑选寓意丰富的松梅竹菊栽于园中,起到托物言志的作用,如苏舜钦的沧浪亭“前竹后水,水之阳,又竹无穷”,朱长文乐圃中有“乔松寿桧”,程俱的蜗庐中则种有竹、菊、凤仙、芭蕉等传统植物。当时园林中除了有观赏植物外,园主也会栽培果蔬,如乐圃中“桑柘可蚕,麻苎可缉。时果分蹊,嘉蔬满畦”,叶清臣在小隐堂中“莳竹林,治果园菜畦”。志书中还录有诗人梅尧臣对苏舜钦四季田园生活的描述:“春羹芼白菘,夏鼎烹紫莼。黄柑摘霜晚,香稻炊玉新。”

标签:


Copyright ©  2015-2032 华西办公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35   联系邮箱: 920 891 263@qq.com